3)第六十一章 规矩和尺素_从酋长到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在十天内完成。

  距离冬麦收割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收割完冬麦要么空着地等到秋天再种;要么就得种上菽豆这些三四个月就能成熟的植物。直接种麦在冬天到来之前是没法收获的。

  那些新开垦的地和烧荒出的地是可以种春麦、粟、高粱之类的作物,可是没有种子。

  两年三熟的气候下,最大化的利用土地应该是:第一年秋种麦、第二年收了麦种豆、收了豆之后种麦就晚了,冬天休耕,第三年的春天种粟,第三年的秋天继续种麦循环。

  但现在部族只有豌豆和小麦,撑不起两年三熟,所以陈健希望和那个飞蛾部族展开一次贸易,换回来一些种子。

  那个部族的食物很充足,从自己用女奴交易的时候就看了出来,对方没有丝毫的犹豫,可见粮食足够,否则不会要这些女奴。

  距离春种最佳的时间还有半个多月,就算赶不上春种,也需要换回些适合夏种的种子。收了麦几乎就要在同时种上菽豆之类,否则下霜前不能成熟,心血白费。

  陈健想要换的东西很多:种子、牛、劁猪骟牛的技术、蚕蛾以及那些自己还不知道的值得交换的东西。

  自己这边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除了青铜熔炼技术外,什么他都能换。

  哪怕是对方想要自己胯下的这头白色的角鹿,只要给种子,他都会毫不犹豫换出去。

  考虑到对方对自己并不信任,甚至还有些许敌意,所以陈健决定先派出使者。

  几天后,礼物准备好了。

  陈健用打回的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做了支毛笔,从做饭的陶盆下刮下的黑锅底灰、松脂油灰和鱼鳔胶混在一起,熬了一罐简单的墨水。

  抓耳挠腮地在丝帛上画了一幅画,大意就是想要在两族交界的地方建一座小城,双方可以在这里交换货物,并不是为了打仗。

  这座城的名字他已经想好了,就叫商,这是个对族人而言毫无意义的词汇,但挟这次胜利的威势,这种小事族人也不会反对,他想有个熟悉习惯的名称。

  信的末尾画了头牛,一个人割掉了两个圆圈,表示自己对他给自己骟牛的事很不满。

  最后用松脂做了个印章,印章是一个麦穗的形状,印好后晾干,将丝帛放在一个桦树皮卷出的皮桶内,防止被雨淋湿。

  十三个骑手拿着娥钺送给陈健的玉珏作为信物,带着准备好的礼物,沿着河岸出发。

  礼物不多,但都很有特点。

  一只用失蜡法熔铸的、很难看、但是眯着眼睛多少能看出来形状的青铜蛾。

  一只青铜铸成的蚕虫,这个比较简单,造型也更像一些,凑成一对。

  此外还有一个拳头那么大的松脂做的蚕茧形假琥珀,里面裹着几片树叶。

  除此之外,还有两面打磨的很光滑的铜镜、两支骨笛、一对陶埙、两葫芦酒、两葫芦果子醋、两包枫糖鹿奶杏仁榛子糖、一把铁质的菜刀、一把直角尺、两包白盐、两块肥皂、两支蜂蜡蜡烛、一罐麦粒、一罐豌豆、一杆秤。

  既然那个部族踏入了文明,首领会明白直角尺和秤意味着什么。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