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节_嫁给一个和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好捧着食案进来,她漫不经心扫一眼食案上的银盘,呆了一呆。

  一盘牛肉从她眼前一晃而过。

  瑶英转身,视线追随着那盘牛肉。

  食案被送到昙摩罗伽跟前,他修长优美的手指拈起了一块肉。

  瑶英目瞪口呆。

  屋中,昙摩罗伽察觉到瑶英凝视的目光,抬眸看了过来。

  少女站在庭院中,呆呆地看着他,一脸被雷劈的表情。

  昙摩罗伽顿了一下,清明的碧眸有淡淡的疑惑掠过。

  她这是饿了?

  第58章争论

  瑶英回到自己的院子,看着长案上侍者刚送来的一大盘馕饼和雪白温汤,想起刚刚从眼前晃过去的烤肉。

  早知道不禁止吃肉,她这些天就用不着天天吃素了。

  回来的路上缘觉和她解释了,王庭僧人并不禁吃肉。西域各国僧人大多如此,这里有三净肉和五净肉之说,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五净肉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上两种:自死、鸟残。

  也就是说,没有亲眼看见所杀动物,没有听见动物被杀死或听说动物是为自己而被杀,不是自己想吃而杀生,便是净肉,可以食用。

  不过烹制净肉时不能放调料,僧人不沾荤腥,其中“荤”指的是葱、姜、蒜之类味道刺激的调料。

  另外,假如僧人生病,需要荤腥,也是可以破例食荤的。

  瑶英恍然大悟。

  不同地域的戒律有细微差别,并不罕见。

  比如以前僧人有过午不食的规矩,中午进食过后,直到第二天才能用餐,谓之“持斋”。佛教传入中原后,这个规矩发生了改变,很多中原僧人放弃过午不食,开始一日三餐,否则根本无法保证体力。

  佛教发源于天竺,最初大部分僧侣出自天竺贵族,佛教的基本义理和天竺社会关系紧密,刚刚流传至中原时,曾因为和中原的传统宗法伦理、儒家思想发生冲突而水土不服。后来佛教因地制宜,根据中原的宗法伦理做出了适应的调整和改变,不断发展演变,吸纳下层普通百姓,才能在中原传播普及。

  西域诸国和中原的国情不同,佛教的发展自然也呈现出另一种面貌,在西域的某些国度,全民都是信众,僧人地位极高,和贵族关系密切,有时候世俗王权和教权甚至可以控制在一人手中。

  总之,地域不同,风俗不同。

  中原戒律森严,南北朝的一位皇帝曾颁布《断酒肉文》,禁止杀生,要求僧人断绝肉食,加之中原僧人不依赖于托钵乞食,受赐田,垦殖田圃,自己耕种,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所以可以不用食肉。

  瑶英记得当年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经过西域的时候,僧人是食肉的。她以为王庭推崇的经义隐约有从小乘向大乘过渡的迹象,应该不食腥,想着应当尊重僧人,入乡随俗,入住佛寺以后一点腥都没沾,没想到寺中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