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回 令不畅难募民和籴 凤榻上敕令笔在握_楚楚传辛夷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年来两国边境都少有摩擦,贸易往来愈发频繁,是以河北路的百姓生活也比那时候富庶许多。而伴随经贸发展,物价上涨是必然的结果。意即是说,即便没有旱情,今天河北路的米价,也早非当年可比。

  但官府和籴,一向是强迫的,百姓必须得缴。

  以三十年前的价格卖今天的米,已经是卖一石赔一石,赶上旱情,那简直是让百姓穷山竭泽的替州府做面子,谁干?

  难怪初四王曙在大殿上说王彬(京东路转运使)向陈贯(河北路转运使)借米麦,结果全被陈贯改成小豆,合着是陈贯根本没脸向百姓征收了。

  范仲淹在心中琢磨着河北路的情形,想了想后,沉息静气的说:“但贤郎能抽空到崇文院,想那怀州的情形已经安定下来。”

  王拱辰冷笑道:“邸报里把河北路写得如同太平丰年一般,州府只能按文告征收粮草,知州们收不上,便要知府与漕使(转运使的别称)担责任。他们岂肯吃亏?倒过头不还是逼咱们州县官,来来回回没个头,那就惟有让军营兵士们去征收啦。”

  河北路的驻军,受训守纪本是为对付契丹,而今收粮草而动用他们,那岂非酷吏复燃?

  他明示范仲淹的话,让范仲淹面对这个只比自己长子大一轮的年轻人,默然良久才长叹一声:“但却苦了百姓啊,得禀告官家才行。”

  王拱辰看着他忧愁的模样,端起茶盏笑了笑:“先生放宽心,其实也并非恁的辛苦。”

  范仲淹瞧他笑得别有深意,分明不需要他帮忙参奏,兼之想到他领了崇文院的差事,人却在茶肆晃荡,疑心顿起,试探道:“莫非贤郎今次来京不单单只为...”

  王拱辰闻言,起身作揖打断他,答非所问的说:“俗云‘新出之犊不畏虎’,学生确实要做些壮起胆子来京才能做到的事。先生美名在外,倘能记得学生讲过的话便足以,学生就在此先替怀州百姓谢过先生了。”

  一席话让他云里雾里的,可见人家没有挑明的意愿,范仲淹只得作罢。

  王拱辰与他多聊几句告辞离开,范仲淹放下茶钱,也跟着走出茶肆。他出门没见到王拱辰的身影,仔细一找,才发现他与自己背向而行。范仲淹便稍稍多留了个心眼,暗暗跟在他身后,于巷坊间穿梭一阵,发现他果然没有入宫,反而拐进另一家分茶店。

  范仲淹不由得犯嘀咕:“难不成,碰到他并非巧遇?”

  他虽诧异,却未深究,毕竟他心中另有纷扰:朝廷打算派提刑官去河北路的消息,已经好几天了,怎么王拱辰身为怀州通判竟全然不知?他方才表面不在意,内里可奇怪的紧,于是将它事放在一边,赶紧请准进后殿。

  等他入皇城时,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朵殿的炭炉比以往多出不少,愈发将他烧的心急火燎。直到月色升空,他可算熬到有人自后殿出来,借着月色,隐约认出吕夷简、范讽、宋绶的模样,剩下的即便没认清,大约同是差不多职衔的官员。

  接着周成奉便来找他传赵祯的话:“若无要事,可留下札子,明日再议。”

  他自己也拿不准是否紧要,但不甘轻易被打发,因把方才碰到王拱辰的事写在札子上,只略去征收粮草的情形不提,交给周成奉道:“烦劳周都知呈给陛下一览,我在这里再等一阵儿,陛下看完觉得无用,我再走。”

  周成奉接过札子回后殿,不一会儿又过来请他入内。

  待与赵祯面对面,范仲淹便立马注意到皇帝的脸色很坏,未知是何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