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回 宴饮中颢蓁护礼数 凤榻侧太后论众妃_楚楚传辛夷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钗摔到翔鸾阁下。她不禁脱口而出:‘玉碎乃是凶兆中的吉兆,凶为灾,吉为挡一灾,方才若脚滑失足,跌下去的可能就是妾身了。这玉钗是陛下赐的,如今定然粉身碎骨,却是保住了妾身的命。’不想先帝却说:‘佳节怎会有凶兆,朕却觉得是吉兆。不如这样,若这玉钗未碎,则美人腹中为皇子,若碎则为皇女如何?’说完,便派了左右内侍下翔鸾阁去寻找。”

  “可找到了?”

  赵昶凝点点头:“不仅找到了,且玉钗从那高出掉落,竟十分齐全,没有半点裂痕。”

  赵祯惊道:“这当真是吉兆了。”转念又觉不对,“但若真如李氏所言,玉碎为挡一灾,那玉未碎,岂非没有挡住?”

  三人不约对望,沉默良久,最终赵元俨开口了:“自那之后,宫外便很少听到她的消息,直到生产日子过后,她在宫中却似凭空消失了。”

  赵昶凝接过来道:“皇兄不便出入后宫,没有李氏消息也合理,但老身竟也很少见到。且那日之后,虽然先帝十分喜欢,可每次见到李氏,她却一改往日做派,变得寡欢起来。如今想,她应该也是如官家所言,认定那是凶兆了。”

  “但生产后,又怎么无端消失,李氏诞下的龙子,又去哪里了?”

  赵昶凝说:“李氏并非消失,她与章献娘娘同日有孕,同日生产,只是产后,章献娘娘被封了德妃,李氏却只是封为崇阳县郡,终日守在后苑偏阁中罢了。至于那龙子...不知所踪。”

  赵祯两眉竖起,大声问道:“怎会不知所踪?在这皇城禁院,有龙子丢了,岂非笑话?”

  赵元俨沉声道:“只是后来,老夫听见坊间有了诡奇流言,许是和那龙子有关。”

  赵祯忙问是何传言。

  赵元俨顿了顿,才道:“坊间不知何人流传的,说禁中有位娘娘,诞下一只剥了皮,血淋淋,断筋烂骨的狸猫。”

  “笑话!”赵祯喝道,“八皇叔,朕尚为太子之时,礼部尚书孙奭(shi,时为太子少傅)便敬你为贤王,孙奭一生最恨妖言惑众,怎么他敬重了一生之人,会听信这种无稽之谈,还来说给朕听!”

  “陛下。”赵元俨持目以对,“这虽是坊间流言,但有皇子消失却是千真万确。若非龙子有异,李氏曾经风光无两,缘何最后之是个崇阳县郡?”

  赵祯转向赵昶凝,说:“公主,你与先帝最为亲近,难道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赵昶凝垂首叹道:“皇兄说得确是民间流言,然而这中间实在奇怪。先帝对李氏依旧宠爱,后面还有诞下一皇女,只是不足月,便薨了。李氏悲思不已,先帝便升她为才人,但仍让她守在偏阁中,谁也不许见。”

  “这岂不是与冷宫无异?”

  “但后宫之中却因官家的诞生而日日庆贺。直到有次宫中小宴,章献娘娘因身子尚未恢复,且年事不宜,先帝遂将官家许给杨太后带着。杨太后十分开心,提了一句:‘卜钗一事确实灵验。’不想娘娘听了脸有愠色,瞪了杨太后一眼,杨太后遂不曾再提。”

  赵祯皱眉起疑:“卜钗之事,与朕有何关系?”

  赵昶凝道:“老身起初并未当作一回事,但官家可记得,那日于慈寿殿中,有仙韶院女乐中邪,对官家喊‘我儿’之事?”

  “记得,那不是已经请了道士,都好了吗?”

  “但老身心中存疑,于是问过杨太后,但太后娘娘三缄其口,绝不肯多说。只是今天听闻琼林苑又有歌板色似被冲煞,唱起卜钗诗,老身心中将宫里这些日子闹鬼之事串起来,却觉得那鬼魂,定是当年的李氏无疑了。”

  赵祯细想,确实记起那女乐曾说在宣德楼见女鬼身着妃子丽服,唱着戏。又想起周成奉曾说,素琇遇鬼那日,女鬼口中念着许多占卜签文。

  想到此处,忽然背后一阵冷汗,道:“莫非...”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