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回 惹人疑愧云悄侍寝 波澜生众妃各心思_楚楚传辛夷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来,心中欢喜却不表露,反命人去唤张尚阳来与他对峙。

  阎文应领范仲淹进殿,赵祯笑说:“你来的正是时候,替朕瞧瞧李迪亲手写的诏书如何。”言语间起身下榻将诏书摊在他面前:“我瞧着这句‘旱蝗地灾,天意可量,以此舆防,咸忧兵亡,偃木塑林,再兴尧汤’可着墨更多些,以彰事态紧急,否则外面不喜二圣临朝的人怕会有些意见。”

  范仲淹眼望诏令,涨红了脸憋急了眼,竟不顾身家性命之忧,呜呼一声:“荒谬!”从赵祯手中夺过令书摔到地上。

  周成奉见状,欺身上前,一手护住赵祯一手锁住范仲淹,高声道:“司谏大人怎敢如此无礼!”

  赵祯叫周成奉放开他,走回榻上坐下,眯起眼睛阴恻恻问:“范仲淹,你纵身为右司谏,举凡朝廷阙失,大事可当廷严诤,小事能任时论奏,就以为能在朕面前放肆了?还是因为太祖碑誓①‘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你就当朕不能罚你?”

  范仲淹立时稽首跪拜,大声道:“陛下,臣项上人头拿去易,大宋江山固守则难,女夭之风绝不可再起啊!”

  上未回答,阎文应进来说:“太史张尚阳到了。”接着带其入内。

  张尚阳见有司谏官跪地,不知如何是好,也欲稽首见圣,赵祯拦住他:“文官毋须行如此大礼,此为待罪之人自与你不同。”

  张尚阳说是,问为何召他前来。

  赵祯一指地上诏令:“你捡起来看。”

  张尚阳弯腰拾起,匆匆扫过一遍,仍不明上意。

  赵祯说:“这是中书门下拟了的诏书,一如月初太史局所言,朕明日打算诏告天下,顺应天意让太后娘娘临朝,你看看这里说得天象之事可有纰漏。”

  范仲淹仰面道:“陛下三思!”

  赵祯大喝:“罪臣噤声!”

  范仲淹怒视张尚阳道:“陛下,臣若当真有罪,亦是冲撞为实,谏言为虚,今日臣愿留命于此以死相劝,大宋江山绝不可因区区天象之事而祸乱再起。敢问张太史依前人之言,迫今日之政,是为何意?”

  张尚阳一懵,未想过此事会牵扯自己,不由生气一股心火,厉声问:“范司谏此话又是何意,难道天象是我作假,抑或前人批语是我杜撰?连续十四日都未曾听范大人敢在廷上论及此事,莫不是瞧尚阳人微言轻,才要全推到我身上?太史局从来就事言事,范大人不知历法之重,自然可以无知无畏!”

  范仲淹正色道:“张太史无需讥讽,范仲淹既肯接任司谏之职,定当以社稷为重。那日在文德殿外听人说了张太史一番言论,我连日翻阅文书,至方才终于知晓太白昼见之事见解非一,可张太史却独捡一家之言,难以令人信服。”

  张尚阳见他敢质疑自己,失笑道:“太白昼见确实有诸般解读,可我已择最祥泽之说,仍是如此。若依京房②所言,太白昼见则为‘人君薄恩无义,懦弱不胜任’之兆,岂非更甚!”话一出口,自知失言,连忙向前赔罪。

  赵祯冷眼相看,心中早有盘算,是以并不介意,只问范仲淹:“范司谏,若依你所言,太白失度还有何解读?”

  ①太祖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②京房,西汉著名学者焦延寿徒弟,师徒二人皆在《易经》的研究上影响后世深远。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