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9章 科举改革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居然还没告知考题内容。

  殿试严格来说是皇帝来出题,可多数情况还是皇帝与内阁、礼部商量着来。

  临场出题不确定性太多,真的出现那一般只存在一种情况,皇帝已经不信任大臣。比如嘉靖晚期殿试,就是皇帝自己出题,跟大臣完全没有事先说明通气。

  出的题目从开始如何治国,到后来直白的去问考生,如何确定百官在说真话。

  朱怡炅想了想,开口说道:“而今殿试在即,便着内阁、礼部尽快筹备殿试相关,务必不要误了七日后的奉天殿殿试。至于殿试的考题,便以治国为要,问问这些考生,若他们为官地方,该如何施政?就以他们各自家乡籍贯来写,让考生尽管畅所欲言,不必害怕写错。”

  居然以治国理政为殿试考题,四位阁臣都有些惊讶。他们还以为皇帝肯定会出与西洋相关,却不想会是这般结果。

  “臣等遵旨!”惊讶归惊讶,内阁、礼部还是拱手接旨。

  相比会试里皇帝出的那些吕宋、西洋科题,还是这般治国理政在阁臣来看更为务实一些。

  这并没什么好奇怪,而今天下时局已定,通过会试让考生能重视海外,端正态度即可。

  会试最终目的肯定还是为了选材,这毋庸置疑!

  “嗯。”

  朱怡炅又看了一遍会试榜,里头除了刘统勋,余下一个都不认识,甲榜会元他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也是他带来的蝴蝶效应,在考题中加入历算和西洋学,这些新知识已经让传统的八股文章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朱怡炅想了想,随即颁下圣旨:

  今后会试,三十岁以下,若无中第者,可重复再考。若是过了三十岁,则一律只准考一次。四十岁以上,不得再参加会试。

  这是要给今后会试都定下年龄限制了!

  因为朱怡炅刚刚在看会试榜和考生籍贯名录时就发现了,此次录取的贡士里有三分之一的考生都年龄偏大。普遍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倒是没有超过四十岁的。

  这样肯定不行,不是说这些人年纪太大,而是这个现象很不好。

  范进中举的课文,朱怡炅小时候还是学过的,当时的老师还要求他们全文背诵。虽然现在已经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这么说起来,老师居然也不说声谢谢。

  若是放任士子可以终身考试,这会造成人才的积压浪费,文人士子每日不事生产,就只知道钻研如何考试。

  满清乾隆六十年,各省甚至因为老头考生太多,竟然选择上报中央。

  只不过乾隆没管,反而还加以鼓励,这直接导致当年来北京考会试的70岁老头达到122人,超过80岁并考完三场的达到92人。

  现在可不是后世,没有工业化积累的庞大人才储备,每一个人才都不能这样荒废。

  内阁对皇帝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猝不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