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5章 战衣项目(中)_全民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数套特殊功能装甲让他可以适应太空旅行,深海潜水,匿踪潜行等状态。史塔克还以他称为模组装甲的外加组件改造出如“反绿巨人“式重装甲,设计来增强装甲的力量与耐力让他足以单挑绿巨人。后来还有一套专门用来对抗索尔的装甲,是根据索尔的宿敌毁灭者改造出的,使用的是秘法能源。史塔克在装甲战争时期发展出一种电子盒,当放置在使用史塔克科技的装甲上时可烧毁机件瘫痪装甲。但此电子盒对后来研发的款式无效用。

  当然,这些都是漫画中的设定,用电脑特效表现出来的,在现实世界之中,钢铁战衣有另外一个名字:单兵外骨骼。

  外骨骼:全称动力外骨骼或动力服。由骨骼模样的框架组成,是可以让人穿上的机器。这个装备通过外置发动机、电池或者液压系统为人体提供额外能量供四肢运动,以增强穿戴者的力量和耐久力。

  外骨骼一开始就与军事用途有着紧密联系。军方研制外骨骼不但希望能增加士兵在艰苦地形和战场的持续作战能力,而且还希望外骨骼能够有更大的负重能力,带动士兵的外部防护装甲。因此军用单兵外骨骼的发展重点是具有防护性能的动力装甲。大家熟知的“钢铁侠”,实际上就是军事专家梦寐以求的动力装甲。当然现在的技术距此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除军事用途外,外骨骼还应用于医疗方面,主要是帮助一些伤残人士获得行动能力,也被称为步行复原机器人。实际上医学上的用途也和军事用途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军队作战会导致大量伤残发生,一个有效的外骨骼系统对于恢复部队的士气,缓解对社会的压力都有重大作用。

  最早的外骨骼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一位叫尼古拉斯・亚根的北极熊人发明了一种用压缩空气包为动力的类外骨骼系统。1917年,米国发明家则开发了一种以蒸汽为动力的外骨骼。

  但真正意义上的外骨骼动力服在1960年由通用电气公司与米国军队开发,当时命名为hardiman。穿着这套装备举起150公斤的物体就像举起6公斤的物体一样轻松。不过这套服装不实用,因为它本身的重量就有680公斤,而且系统反应速度极慢,穿上它每秒只能走76厘米,只有平常人正常步速的一半。

  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笨重之后,外骨骼在198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时一位名叫蒙蒂・里德的米国人设计了一种叫“生命服”的外骨骼系统。蒙蒂曾是米国陆军游骑兵特种部队的士兵,但他在跳伞训练中背部受伤。

  蒙蒂在医院恢复过程中,从著名的科幻小说《星河战队》中的“机动士兵动力服”概念获得启发,开发出了这一系统,并向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