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6章 圣人之道(本卷完)_魔魂启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死不相往来’,所谓‘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yù,人自朴’,感觉上不过是借‘圣人’之口,宣扬他自己的理念,他口中的‘圣人’,根本就不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得到,也正是因此,道家一般不会将他们的祖师爷老子说成圣人,因为老子的本意其实是‘绝圣而弃智’,这一点,在庄子的《胠箧》中说得尤其明显:‘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夏萦尘道:“这话怎讲?”

  刘桑道:“圣人为天下制定法度,因其无情,故至公而无私,所以圣人之法,也是至公无私的。但是圣人无情,百姓在这‘至公之法’的治下,到底过得是好是坏,圣人难道又真的在乎?这就像天地养育万物,但万物之间,弱肉强食,天地难道又在乎?圣人制定出大公无私的法度,然后便如对待刍狗一般,弃之而不顾,圣人定下的斗斛、权衡、符玺、仁义,皆为大盗所窃,何为‘大盗’?窃勾者诛,窃国者侯,所谓大盗,就是窃天下之利器、圣人之智者。大盗夺取了圣人定下的法度,进而利用它为非作歹,祸害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却因圣人定下之法度,而无法制裁大盗,圣人之法,本该用来抑制大盗,然而大盗平安无事,贤能如龙逢、比干、苌弘、屈原,反因圣人之法而不得好死,那圣人所做之事,到底是好是坏?”

  夏萦尘道:“但这并非圣人的错……”

  “是对是错,圣人又何曾在乎?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刘桑道,“当然,若能够代代出圣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圣人何其少,大盗何其多,于是圣人之法度,总为大盗窃取,大盗伪装成圣人,假借圣人之‘仁义’,而行祸害天下之实事,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便是这个道理。”

  又笑道:“不过本质上,庄子与老子一般,都不过是借喻罢了,老子假借‘圣人’,说的是他个人的理念,庄子却是暗批儒家的‘圣人’和‘三纲五常’之类的周礼,其实他们口中那种‘大公无私’的圣人,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反而是庄子所说的‘大盗’,从来没有消停过。”

  “说的也是!”夏萦尘轻叹一声,却又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句最早出自何处?”

  刘桑道:“自然是《道德经》。”

  夏萦尘道:“难道没有更早的记载?”

  刘桑道:“应当是没有吧?”

  夏萦尘道:“但我却在里禹穴里见到这句,你可还记得云笈七夜的最后一夜,涂山崩裂,飞出第十只禹鼎?当rì我曾落在这禹鼎之中,幻境丛生,在内头见到这一段话,全句是:夺其巢穴,焚其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